
|
|
 |
|
本書論述了傳統的內燃機汽車(ICEs)、電動汽車(EVs)、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EVs)和燃料電池車(FCVs)的基本原理、理論和設計。 |
|
|
|
|
 |
|
譯者的話 前言 作者簡介 第1章 環境影響與現代交通運輸的歷史 1.1 大氣污染 1.1.1 氧化氮化合物 1.1.2 一氧化碳 1.1.3 未完全燃燒的碳氫化合物 1.1.4 其他的污染物質 1.2 全球變暖 1.3 石油資源 1.4 引發的代價 1.5 應對將來石油供應的各種交通運輸發展策略的重要性 1.6 電動汽車的歷史 1.7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歷史 1.8 燃料電池車的歷史 參考文獻 第2章 車輛的基本原理 2.1 車輛運動的一般描述 2.2 車輛的阻力 2.2.1 滾動阻力 2.2.2 空氣阻力 2.2.3 爬坡阻力 2.3 動力學方程 2.4 輪胎與地面間的附著力和最大牽引力 2.5 動力係的牽引力和車速 2.6 車輛動力裝置和傳動裝置特性 2.6.1 動力裝置特性 2.6.2 傳動裝置特性 2.6.2.1 手動齒輪傳動裝置 2.6.2.2 流體動力傳動裝置 2.6.2.3 連續變速傳動裝置 2.7 車輛性能 2.7.1 最高車速 2.7.2 爬坡能力 2.7.3 加速性能 2.8 運行燃油的經濟性 2.8.1 內燃機的燃油經濟性能 2.8.2 車輛燃油經濟性的計算 2.8.3 改進車輛燃油經濟性的基本技術 2.9 制動性能 2.9.1 制動力 2.9.2 前後輪軸上的制動力分佈 參考文獻 第3章 內燃機 3.1 四衝程火花點火內燃機 3.1.1 工作原理 3.1.2 運行參數 3.1.2.1 發動機額定值 3.1.2.2 每一迴圈的指示功和平均有效壓力 3.1.2.3 機械效率 3.1.2.4 比油耗和效率 3.1.2.5 排放率 3.1.2.6 燃油/空氣和空氣/燃油之比值 3.1.2.7 容積效率 3.1.3 運行與性能參數之間的關係 3.1.4 發動機運行特性 3.1.4.1 發動機性能參數 3.1.4.2 指示功率和有效功率與扭矩 3.1.4.3 油耗特性 3.1.5 影響火花點火發動機性能、效率和排放特性的運行變數 3.1.5.1 點火定時 3.1.5.2 燃油/空氣的當量比 3.1.6 排放控制 3.1.7 改善性能、效率和排放特性的基本技術 3.2 四衝程壓燃式內燃機 3.3 二衝程發動機 3.4 汪格爾轉子式發動機 3.5 斯特林發動機 3.6 燃氣輪機發動機 3.7 擬等溫佈雷托迴圈發動機 參考文獻 第4章 電動汽車 4.1 電動汽車的結構 4.2 電動汽車的性能 4.2.1 牽引電動機的特性 4.2.2 牽引力和傳動裝置要求 4.2.3 車輛性能 4.3 正常行駛工況下的牽引力 4.4 能量消耗 參考文獻 第5章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 第6章 電驅動系統 第7章 串聯式混合動力電驅動係的設計 第8章 並聯式混合動力電驅動係的設計 第9章 輕度混合動力電驅動係的設計 第10章 能量存儲 第11章 再生制動的基本原理 第12章 燃料電池車 第13章 燃料電池混合動力電驅動係設計 索引(中英文對照) 中文拼音音節索引 英語縮寫字索引 |
|
|
|
|
 |
|
第1章 環境影響與現代交通運輸的歷史 內燃機車輛,尤其是汽車,其發展是現代工業技術最重大的成就之一。汽車為現代社會的發展,在滿足人們每天生活流動性的許多需求上已經做出了重大貢獻。迅速發展的汽車工業,不同於其他工業,它促使了人類社會由早期社會到高度發展的工業社會的進展。汽車工業和服務於它的其他工業一起,構成了世界經濟的支柱,並雇用了勞動群體最大的份額。 然而,全世界大量汽車的應用,已經產生並正在繼續引發嚴重的環境與人類生存問題。大氣污染,全球變暖,以及地球石油資源的迅速遞減,成為當前人們首要關注的問題。 近十年來,在與交通運輸相關的研究開發領域中,人們致力於發展高效、清潔和安全的運輸工具。電動汽車、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車已被代表性地提議為日後用以替代傳統車輛的運輸工具。 本章評論了大氣污染,因可燃氣體排放導致的全球變暖,以及石油資源枯竭的問題。並且概要地回顧了電動汽車、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應用科技的發展進程。 1.1 大氣污染 目前,所有汽車依靠碳氫化合物類燃料的燃燒,以獲得其驅動力所必需的能量。燃燒是燃料與空氣之間的反應,它釋放出熱量和燃燒生成物。熱量經發動機轉換為機械功率,而燃燒生成物則排入大氣。碳氫化合物是由碳和氫原子組成分子的化學化合物。理想情況下,碳氫化合物的燃燒僅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會損害環境。當然,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消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植物生存中必需的組成部分。動物不會因呼吸二氧化碳而受到損害,除非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增加到使氧氣幾乎消失的程度。 事實上,在熱力發動機內碳氫化合物類燃料的燃燒決非是理想化的,即除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之外,燃燒生成物還含有一定量的氧化氮化合物(NOx)、一氧化碳(CO)和未完全燃燒的碳氫化合物(HC),所有這些生成物對人的健康都是有毒性的。 …… |
|
|
|
|
 |
|
梅爾達德·愛塞尼(Mehrdad Ehsani)教授,梅爾達德·愛塞尼于1973和1974年在奧斯汀的得克薩斯大學先後獲電機工程學士與碩士學位,並於1981年獲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電機工程博士學位。 1974~1977年,在得克薩斯大學核聚變研究中心任研究工程師。1977~1981年,在伊利諾斯州的阿貢國家實驗室任駐室副研究員,同時,在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進行能量與控制系統方面的博士學位課題工作。1981年至今,現為得克薩斯農工大學電機工程學院教授,得克薩斯應用電力電子中心主任。在脈衝電源、高電壓工程、電力電子和電機驅動方面已發表200余篇論文,並在IEEE工業應用學會1985、1987和1992年的年會上,獲得靜止式功率變換器和電機驅動方面的論文獎,以及許多其他的榮譽和賞識。1984年,他被得克薩斯專業工程師學會的布拉佐斯(Brazos)分會提名為該年傑出的年輕工程師。1992年在得克薩斯農工大學被提名為該校工程學院的哈力伯頓(Halliburton)教授,1994.年又被提名為工程學院的德萊塞(Dresser)工業教授。2001年,在得克薩斯農工大學實施“課堂指導、學者活動和專業服務的工程規劃”中,他被選為2001~2002年度工程學院的魯思和威廉一尼萊(Ruth&william Neely)/道爾(Dow)化學教授會會員,也因在“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理論和設計”方面的貢獻被IEEE車輛學會推選獲2001年度創新獎。他是應用於超導磁儲能系統的變換器電路一書的合作作者,且是自換向變換器和其他專論的IEEE手冊的撰稿人。他有13項已批准或正在申報的美國和EC專利。目前致力於電力電子、電機驅動、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及其控制系統的研究工作。 |
|
|
本書摘自:中國圖書網 www.bookschina.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