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6930.jpg

 

本書目錄  
 
  序緒論 作為共同體的東亞文學上編 東亞文化:漢文、儒釋道與東亞文學第一章 漢字與東亞文學第一節 文學及其相關概念的產生與近代學術的建立第二節 漢字的東傳與東亞文學的誕生第三節 音讀與訓讀:東亞文學的奇跡第二章 中國文學、漢文學與母語文學的關係第一節 中國文學、漢文學與母語文學的界線與關係第二節 漢文學與母語文學表現力之爭第三章 儒學與東亞文學第一節 儒學的傳入與東亞文學的產生第二節 “詩言志”與東亞文學第四章 佛教與東亞文學第一節 佛教的東傳與東亞文學第二節 “空靜”:人與自然的唯美關係第五章 道教與東亞文學第一節 道教的東傳與東亞文學第二節 三神山的傳說與東亞文學下編 東亞文學內部的比較研究第六章 東亞古典詩歌的形式第一節 東亞詩歌形式概說第二節 南韓時調的形式與中國六句體詩歌第七章 東亞古典小說的關係 第一節 東亞小說形式概說第二節 中日長篇小說的早熟與晚出第八章 東亞古典戲曲的形式第一節 東亞戲曲形式概說第二節 日本能樂的形成與中國的戲曲第九章 東亞文學中的翻案現象第一節 翻案文學現象第二節 東亞文學中的母題與嬗變現象第十章 中國文學中的異國形象第一節 中國文學中的南韓形象第二節 中國文學中的日本形象參考書目後記
 文章節選  
 
  東亞比較文學導論》是一部具有革新意義的比較文學教材,同時又是一本極具學術價值的論著。與我們現在常常看到的比較文學教材不同,它並不泛泛介紹、討論比較文學學科學理,而是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具體論述中日韓東亞三國比較文學的美學特質,為東亞比較文學研究探索出了一條具有可操作性的新途徑。   該書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整體研究的視角。從事中日或者中韓文學關係史研究的學者,已經在中日、中韓或日韓文化與文學交流方面做了相當多的研究工作,但是,迄今為止還沒有出現一部對東亞文學進行整體研究的著作。《東亞比較文學導論》的出現填補了這一研究領域的空白。作者從中日韓三國的文學與文化比較研究的角度出發,將東亞文學作為“東亞文化圈”的一個重要文化存在進行了考察,高屋建瓴地闡述、論證了中日韓文學與文化研究中的一些重要問題。這一獨特的研究視角,可以幫助我們看清很多從國別文學研究或者兩國的文學研究所不能看清的問題。就道教與日本文學的關係而言,如果僅僅進行雙邊文學與文化關係的研究,是無法揭示其真正的內在聯繫的,因為道教並非直接從中國傳入日本,而是在西元7世紀後期通過南韓傳到日本的,南韓作為中日關係的媒介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而通過中日韓三國“三神山”的道教傳說的研究,作者則從發生學的角度考察了這一意象的產生與演變,極大地豐富、完善了該意象的研究。儒學也是通過南韓傳播到日本的,而非直接由中國傳入的。南韓在接受儒學和道教文化時,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了第一次篩選;日本所接受的儒學和道教文化已經過了南韓文化的過濾,不可能不帶上南韓文化的特點。中日韓三國之間這種複雜的“三角關係”決定了在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時,絕對不能避開第三者而進行相對單純的“兩者關係”的研究。這種整體性研究有效避免了在東亞文學比較研究中因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失之偏頗。
 作者介紹  
 
  張哲俊,出生於遼寧瀋陽,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比較文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曾為南韓國立麗水大學校客員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學客座研究員、日本文部省京都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外國人研究員等。主要從事東亞比較文學的研究,著有《中日古典悲劇的形式——三個母題與嬗變的研究》、《中國古代文學中的日本形象研究》、《吉川幸次郎研究》、《中國題材的日本謠曲》等七部著作。曾在《外國文學評論》、《國外文學》、《文藝研究》、《文學遺產》等主要的中外期刊發表中文、日文、韓文的學術論文數十篇。另外還從事文學作品的翻譯活動,有吉本芭娜娜的《廚房》、川端康成的《睡美人》等譯作。曾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評論》思源論文獎、孫平化日本學論文獎等。

 

本書摘自:中國圖書網www.bookschina.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okssearch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